Quantcast
Channel: Jeff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

艺术消费与我们的生活

$
0
0
你艺术消费了吗?若问及此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如询问你买ipad了吗来的更实际、更具普遍意义和更加喜闻乐道。 艺术消费,我们可以理解成两种释义:第一种”艺术消费”是指对艺术和艺术品的消费,包括艺术衍生品的消费;第二种”艺术消费”是指生活中艺术地消费,即消费的技巧。谈论”艺术消费”和”艺术地消费”,相信多数人更乐于关注“艺术地消费”话题的细述,以便从中得到更多关于消费的实质受益。本文恰是想与读者朋友聊一聊第一种“艺术消费”。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而当今的艺术消费是包含与时尚消费联姻的艺术衍生品。 诸多媒体报章热议近几年“艺术市场交易火爆和不断刷新的艺术品成交记录”,另一方面又呼吁“社会因为功利而放弃文化事业及设施的投入和保护致使我们的城市步入文化沙漠”…..这些议题与百姓关心的菜米油盐、车房病老似乎在质上未曾想干;对艺术的生存土壤的培养和艺术消费及其衍生品的开发也缺乏关注,再加上民众“买得起”未必买回家,及注重物质忽视精神追求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很多中国人的潜在消费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花钱购买“艺术衍生品”太不现实,他们大概更习惯于去超市买些寻常的生活用品,或是情愿花上更多的钱购买奢侈品。 美国总结中国人的印象时这样表述:外出时省吃俭用,住廉价旅馆、吃方便面,却大手笔买奢侈品,且从不关心文化、艺术…..虽然此类评议有些夸张,但也不全无根据,而且以往人们总是认为艺术品只是被小众的收藏家所欣赏和收藏的,而不是被大众用来使用和消费的。随着艺术品市场类别的日趋完善,特别是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逐步成熟,原本只属于“小众”的艺术品正试图寻找更加亲近大众的方式,艺术消费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主要由少数富人组成,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群会不断扩大。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二三十岁的新富阶层在追求很“酷”的概念艺术,而且更会有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开始追逐艺术品这样的“身份象征”,会希望家里有名家的艺术作品,一来点缀空间、二来作为收藏且修身养性,这也证明好的艺术用其原本的力量始终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有艺术评论家说:“一件艺术品,无论其思想内容如何博大精深,艺术形式多么精彩绝伦,如果不能与他的消费者发生联系,那么作品的审美价值便无法实现”。而且好的艺术原创作品通常仅此一件, 只能被专属收纳和拥有,而热爱艺术和热衷艺术消费的人们可选择更多的方式去拥有你喜欢的艺术品中原作的艺术之美,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比如:高仿艺术作品、被丝印复制到织物上的名家画作、被演变到生活日用器皿上的艺术原创造型等等。这些具有魅力的艺术衍生品去掉了“昂贵”的字眼,以相对亲民的价格被人们按各自的偏好接受着,而且艺术品消费时代的特征还鼓励着有品位的艺术消费。比如购买家具时过多的看重紫檀、黄花梨等高档材质而不注重家具的文化,不注重和谐搭配和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便会沦为品位低俗的消费。另一角度说,我们不主张过度消费家具类艺术品,因其助长了消费天然稀缺资源的陋习,更应推崇家居艺术品的审美情趣为主的新型消费观念…..。 艺术消费时代是由艺术收藏时代、投资时代延伸而来的,它的形成也是社会飞速发展才有了文化的消费时代,而正从物质消费转化为了精神消费。例如当你买了一幅名家风景画复制品和买了一件呈心的衣服同样属于“艺术消费”中之艺术衍生品消费,因为当你穿上新款的衣服让你倍感悦目;当挂到墙上的艺术复制品同样让你赏心,这也证明你接受了画家的精心原创作品和服装设计师的独特创意及它们的价值。再比如齐白石的水墨花鸟灵动雅致、颇具禅意,他们被开发成中式茶具,在衍生中传递着东方茶文化的内蕴;梵高的油画作品往往有着明丽鲜亮的色彩,它们被制作到雨伞上,同时给雨中的人们带来好心情…..我们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中更多的艺术以衍生的方式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接上了地气。艺术正向生活衍生,况且,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就应该回到生活中! 王建红 2014年1月7日写于多伦多 E-mail: redgallery@126.com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